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5年,先后获批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攻坚提质计划建设单位、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沪澳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学院积极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七个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师60人,其中教授13人(含双肩挑),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3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5人。拥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上海市领军人才、东方英才、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省本科教学团队、首批国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奖、国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阳光学者、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提名、上海市“最美思政教师”、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等,有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科学基金、国家艺术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评议专家等,有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公共管理学会会长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郭庆松教授,现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法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首席专家,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安徽大学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后,200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上海领军人才,德国波茨坦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先后赴美国、英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现兼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科学、人才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先后主持包括中宣部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课题30多项,公开出版著作30余部,在《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理论文章280多篇,30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获省部级一等奖等奖项9项,多项决策咨询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领衔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获批国家一流课程等。

学院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实践,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等各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0余项,系列课程获批国家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课程、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上海市一流课程、上海高校思政课“金课”、上海市重点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首批国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上海市重点课程教学团队、上海市教改试点项目、上海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等各类立项项目、奖项30余项。教师还获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奖、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上海市高校思政大比武奖、上海市学校美育评价案例征集活动奖、上海高校思政课精彩案例等荣誉。
学院教师主持承担中共中央宣传部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上海市等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出版论著500余篇部,SCI/SSCI/EI/CSSCI检索及重要报刊文章300余篇,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成果要报》,获高等学校人文社科成果奖等教育部、民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上海市、江苏省等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奖一等奖等项30余项,获征文奖和国家社会力量奖40余项,决策咨询报告和智库专报等获国家省部级及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多次。
学院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探索“大思政课”人才培养体系,积极融合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的无缝对接,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成果取得新的突破,指导学生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微课程宣讲比赛,获得国家奖、上海市级特等奖等奖项多项,指导学生微电影获国际前沿创新艺术设计大赛(中国赛区)银奖等各级各类奖项300余项。

学院深入开展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施“党建+服务社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持续发力,与外滩学区建立教师集体备课机制,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有机结合。围绕“大思政课”格局,着力区域化党建,激发党建活力,整合区域党建资源,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的共建联建平台。年均举办联办国际公共管理论坛等国际、国内等学术会议、论坛、讲座等50余场次,师生积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澳门日报》《世界日报》、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等境内外媒体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