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走新走实,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月9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携手上海市医药学校、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在南昌路上开展了上应大马院特色课程《行走的思政课:南昌路的红色记忆》。
知行学社等来自三个学校的50余名师生,在张朋光老师的导引和讲解下,从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以行走红色街区的方式沉浸式体验了中国共产党初创伊始的那段峥嵘岁月和奋斗历程。

南昌路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核心区域,诞生了中国首个共产党早期组织、首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等多项史上“第一”,聚集了20余处红色旧址遗迹,是上海中心城区的红色宝藏地,也是整个中国的红色发源地,被誉为“见证中国革命进程的红色摇篮”。本次路线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逻辑链条和发展历程。
本次行走党课是上应大和上海医药学校携手打造思政育人共同体落地落实的具体举措,也是贯彻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生动实践。二中心小学曹老师表示,行走的思政课更解渴、更过瘾,孩子们更喜欢,多多益善。医药学校药剂系龚辉书记认为,从“单向灌输”到“行走探究”,从“分学段割裂”到“全链条衔接”,《南昌路的红色记忆》课程模式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破题思路。校团委刘洹颖书记表示,让百年街区的砖瓦成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标志着思政教育正从“课堂讲授”向“立体浸润”全面升级,推动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从“物理组合”迈向“化学反应”。
今后,上应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贯通,让百年红色资源真正成为滋养青少年的“生动教科书”,让行走的党课真正成为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精神钙片”,让红色文化浸润青少年的精神家园,更好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文图:张朋光
编审:牛亏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