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集体备课会
发布时间: 2022-05-30 浏览次数: 2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5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线上集体备课会。校党委副书记陈海瑾出席会议,特邀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陈明青做嘉宾指导,马院全体教师参加会议。集体备课会由直属党支部书记杨燕华主持。

陈海瑾指出,思政课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首先要把握一个根本前提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立德树人,必须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第二,学习好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还是要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一是要讲历史与逻辑,以完整正确的历史事实的逻辑陈述好革命传统;二是要讲理论与情感,以理论的逻辑升华好爱国爱党的情感逻辑,以情感的逻辑演绎好理论逻辑;三是要讲宏观与大势。既要宏观讲面,也要微观讲点,以辩证的逻辑展现好时代担当;四是讲理想、信念与奉献,以教育的逻辑凸显好中国精神的育人功能。第三,要将学习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结合起来。要构建团队,发挥“以老带新”的团队合力和优势;要凝练方向,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学术高地;要营造氛围,形成“你追我赶”的研究环境,不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水平,努力做到用深厚的理论功底吸引学生,用高尚的理想信念引领学生。第四,要将学习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精神与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结合起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师生和人民群众宣传好,不断凸显“红色文化”育人特色,持续加强区域化党建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一定要把身边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善用“大思政课”,宣传好“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

陈明青围绕“用合力上出思政课的魅力和活力——学习习近平人民大学考察讲活体会”为主题,结合自己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3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亲身经历,畅谈“如何上好思政课”。她提出,习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为广大思政课教师指明了方向。她认为,思政课要讲好道理,必须把握“三力”,即魅力、活力和合力。第一,“以理服人”是用真理的魅力说服学生。思政课要彰显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魅力,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魅力,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人格魅力。要用好实践育人法,打通课内与课外两线联动,推动原著导读、红色体悟、社会调查三种学习方式有序衔接,齐头并进。第二,讲道理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思想的活力。思政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思想,而且要激活学生的思想,特别是学生已有的思想。思政课教师要让思想在与现实生活的推荡中活起来,要让思想在与人的交往中活起来。第三,思政课不能“单打独斗”,要在学段间、学科间形成同向同行的一体化合力。要激活思想的活力,必须在学科内部形成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合力,探索与各学段层次契合的学习方式,以增强各学段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和实效性;要在学科之间要形成同向同行的合力,发挥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从而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魅力。

曹峰旗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他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到,思政课要贯彻总书记提出的“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必须坚持四个有,即“有问题”、“有思想”、“有逻辑”和“有风格”。思政课教学要带着“问题”进课堂,围绕解决问题讲道理不能等同于“讲故事”。讲道理既不要“八股”也不能“八卦”,需要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他通过列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时指出,思政课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多学科的知识体系,用严谨的逻辑链条和学术思想把道理讲透,做到“以理服人”,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马光霞、朱爱叶、孙瑛辉、贾慧、李安琪围绕“牢记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努力在思政课上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青年教师讲好思政课的功力养成”、“在讲道理中提升思政课的魅力”和“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主题畅谈了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们认为,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个灵魂基石;要注重方式方法,在“讲道理”上多下功夫,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要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创新教学内容,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