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暨第18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海论坛在沪举办
发布时间: 2021-09-26 浏览次数: 312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夏立 陈炼 通讯员 金莉黎)7月3日,第18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海论坛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举办。会议立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关键节点,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之路”这一主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加强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海瑾、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指委主任委员王天恩教授分别致辞。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杨燕华主持开幕式。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情怀的执政本色和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令人热血沸腾。陈海瑾表示,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有一种理想信念科学伟大,那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一种初心使命坚如磐石,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以人民立场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情怀的执政本色和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有一种精神谱系英勇顽强,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伟大情怀。她认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一是要讲历史事实,以完整正确的历史事实的逻辑陈述好红色故事;二是要讲理论与情感,以理论的逻辑升华好红色故事,以情感的逻辑演绎好理论逻辑;三是要讲宏观与大势,既要微观讲点,也要宏观讲面,以辩证的逻辑展现好红色故事;四是讲理想、信念与奉献,以教育的逻辑凸显好红色故事的育人功能。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意义重大,要从原理中国化的角度深化理解。王天恩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简洁的理解是根据中国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进行原理性提升。他表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其自身性质来说不仅需要观照中国的具体实践,还应该放眼整个人类也就是世界的具体实际。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更多基础理论的支持,并且根据世界实践进程发展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基本原理的支持。

在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坛上半场由《解放日报》(思想周刊)·上观新闻、上观学习栏目主编、高级记者王多主持。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品越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允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涵锦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咏教授、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瑶梅教授分别作专题发言。

   鲁品越表示,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检验克服错误,才能够把握历史规律看大势,所以中国共产党才行。他表示,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时候,掌握中国发展大势和历史规律。

  “志气、骨气、底气”有着深刻含义,它是指中华民族的真精神、真气节。张允熠认为,这种精神和气节是对民族优秀品质的继承,也是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体现。面对时下西化自由主义思想对中国青年的影响,坚守民族志士仁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于今更为重要。

   胡涵锦提出,社会的实践在不断发展,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讲,把与时俱进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和担当。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到发展壮大走过的每一段艰难历程,都是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践之路紧密关联的。孙咏表示,我们最大的收获和成功经验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工作作风,勇于实践创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处理创新与守恒的关系,不断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金瑶梅表示,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建党百年之际的新号角。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具有中国温度、中国色彩、中国情怀的中国方案,同时也将让绿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

 论坛下半场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福寿教授主持,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顾钰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伟力教授、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邹安乐副教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小勇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赟副教授分别作专题发言。

   顾钰民提出,抽象的马克思主义无法直接解决当前中国实践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化就是为中国的实践提供的依据,时代化就是为时代的发展提供的依据,这两句话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始终保持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是抽象的发展,而是具体的发展,是观念上的转变。思想观念上要加快转变观念,才能真正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包含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课题。黄伟力认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应集全力深刻理解和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科学论断,从马克思主义产生后世界历史进程和政治格局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对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生活富裕、国家强盛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科学性和彻底性的分析来阐发这一重要思想,肩负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的新时代责任。

  邹安乐表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探寻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等关于发展观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发展这一现实问题,都始终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以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大这三个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时间轴,将百年大党发展观的演进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回望,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映照出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表征着继承和创新的结合等鲜明特点。这昭示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做到: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党立国之本;三是坚持把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作为发展的主线;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杨小勇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观察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的巨大变化。他认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固有现象。在同样的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能凭借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迅速控制疫情,并成为去年唯一复苏的主要经济体。在后疫情时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进一步发挥,世界经济的复苏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依赖,这将为我国的国际融资、产业升级、消费复苏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应制定针对性政策,以此来化危为机,实现我国新时期的重要战略目标。

   周赟引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的“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思考这个新形态是什么?他认为至少应该包含三个面向,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二是现代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其中还涉及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现代中国社会的话语还有传统中国社会的话语三种话语的交融。他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的中国化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最新成就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自由讨论环节,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欧阳光明教授、上海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世甫教授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

   张志丹认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何以必要自信?二是自信何以可能?对于第一个问题,这是由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初心使命决定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最高的政治力量,政党自信是国家自信、民族自信、人民自信的前提和关键,是“四个自信”的灵魂,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关键。这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深意所在。对于第二个问题,即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的“理由”“底气”,具有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制度逻辑、文化逻辑、理想逻辑和党建逻辑等六大逻辑支撑。六大逻辑支撑政党自信,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也会促进这几个方面的自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良性互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中,并随着伟大实践的推进拓展而得到不断提升。

   欧阳光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强调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科学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时,指出“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在重大活动中论述这个问题,并且用了“归根到底”的表述。这一对“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判断,不仅很好地阐释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最新成就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更加殷切的期望。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和中国共产党的“能”,已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一次次给予了有力的证明,也为人民群众一遍遍的切身体验所充分展现。这些实践的证明和人民的体验充分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在许多方面走在了理论的前面,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基本原理上做出合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科学解释和理论前瞻。为此,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理应努力承担起的这样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徐世甫引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提出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党的领导,一切问题关键在党的领导。为什么讲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可以说有马克思主义就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讲,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总结发言阶段由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邱仁富教授主持,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邱杰进行会议总结。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国防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解放日报》杂志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