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以“同向同行,协同育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员育人中的责任和担当”为主题的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在我校徐汇校区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燕爽,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出席并讲话,校党委书记刘宇陆出席并致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党组成员解超出席并主持论坛主题发言。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宋敏娟出席,副校长叶银忠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后,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张雷声,上海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协作组组长忻平,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先后作主题发言。
来自市委宣传部、市教委、知名媒体、学术期刊的专家学者,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政法学院等30多家上海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社科部、思政部)院长(主任)、专家教授和骨干教师代表近80人,参加论坛研讨和交流。
燕爽在讲话中指出,举办本次论坛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学习、贯彻、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他指出,马克思主义论坛在上海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推动本市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的学术交流、协同创新和整体发挥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强调,我们要始终以培养人为核心,要围绕学生的所思所想解疑释惑,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服务学生的发展和价值追求,要不断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燕爽要求,要培养好教师群体,特别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师的思想素质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思政课教师、马院教师要切实肩负好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永远不要忘记课堂是我们的根据地,是我们的大本营,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好舞台,一切思政课教师做得好不好、马列课上得好不好,主要在这个舞台上见,主要在教学研究当中见,主要在教学效果当中见。燕爽特别强调指出,我们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学的整体研究,把更多的重点放在我们当代,放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好、传播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着重点。他指出,党委是保证高校办学方向的责任主体,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落细、落小、落实,把一些长期困扰我们发展的问题解决好。

高德毅在开幕式上简要介绍了接下来即将出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方案。他指出,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对下一步推进工作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作用,希望通过这样的载体,各个高校特别是从事马院工作的领导和老师,趁着东风加速行动、加快布局,使我们上海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形成新高潮,使我们的工作再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刘宇陆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领导的到来表示欢迎,向主办方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对学校的信任表示衷心感谢。刘宇陆重点介绍了学校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举措以及初步成效。他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马克思主义学院摆在学校优先发展、重点建设的地位,着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1+2+3”的改革模式。他表示,期待通过研究与交流推动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示范马院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为培养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指明道路和方向,同时努力创造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模式,为同类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下午举行的交流发言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就“‘中国系列’课程建设”,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就“课程思政队伍建设”,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就“课程思政体制机制建设”先后作了交流发言,紧密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员育人中的责任和担当主题,阐述和介绍了依托各自办学特色,办学传统,结合学校的学科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在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等方面所做的实践和思考。与会专家学者还就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切实提升教师德育意识和价值教育能力、切实遵循教书育人规律进行课程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次论坛活动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明,教务处处长周小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国娟参加论坛活动。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共同聆听了论坛交流发言。
文/图: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