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大国方略》原创团队为我校《中国智造》课程开讲
发布时间: 2016-10-31 浏览次数: 142

  10月28日下午,《中国智造》第二讲在图书馆B101如期开讲。上海大学《大国方略》原创团队成员顾晓英工作室主持人顾晓英老师、上海大学机电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明教授、上海大学无人装备与系统研究院副院长姚骏峰老师及其无人艇团队成员黄亦宁同学应邀到我校作“匠心与情怀”的专题讲座,李明、姚骏峰和黄亦宁担任主讲嘉宾,顾晓英担当讲座主持,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原汁原味“项链模式”的精彩授课,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体教师、部分辅导以及第五届“英才计划”班学生全程认真聆听,共同展望未来的无人艇发展和人机合一的机器人时代。

  顾晓英首先发问“中国制造,谁来造?”引发了全场对智能制造的深刻探讨,她从拟人化机器人最难开发这一事实讲起,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未来需要创新,但是创新一定要敬畏自然。

  李明和同学们一起大开脑洞,描绘了机器人的前世今生,畅想了机器人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并从“正确的思维是创新的起点”、“创新源自生生不息的梦想”、“创新需要尊重”三个方面旁征博引地鼓励学生勇敢去想、勇敢去做,并就工匠精神、工程师文化和工程伦理彰显了一位科学家的匠心情怀。

  姚骏峰和黄亦宁也带着他们的“精海系列”无人艇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们带着梦想刻苦钻研,攻坚克难,完成“精海”系列产品的设计制作的故事和经历。

  最后,学生们踊跃提问,围绕机器人时代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以及机器人领域创新发展空间等话题进行了深度讨论。主讲教师独到的见解、诚恳的回答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切思考,并对科技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见解,整场讲座在一片热烈而轻松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中国智造》课程是《大国方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试点与推广,课程采取“教师主导、专家主讲,师生互动”的“项链模式”,是我校深入推进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课程载体。课程将分为九讲,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国制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及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挑战和要求,届时将邀请多名大型制造企业专家和校内外教授做客主讲。

文/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团委